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

風潮經驗分享【數位部主任篇】

    今天要分享的人是數位部的主任–楊宜桂,對於風潮轉型,她可是一大功臣,因此我稱她為「2000年數位化大使」,我個人這樣覺得。

    從1998年起,風潮音樂的實體CD銷量開始走下坡,那是一個電腦網路崛起的時代,網友開始在網路上分享音樂,盜版猖獗,儘管所有音樂人、創作人極力宣導、打壓,都還是無法遏止盜版勢力,因此,風潮決定跟著時代走,開始數位加值服務,例如:
1.個人:數位雜誌
2.企業:音樂舒壓健診服務
3.圖書館:學術資料庫

    從網頁到部落格,再從數位音樂轉到行動載具APP,風潮音樂不斷在網路上擴張版圖,為的就是能夠跟隨時代變遷,如同前面行政總監所說的「時代在變,人也要變」,其中,風潮也曾面臨困境,那就是「音樂檔案mp3」,這是一個對民眾來說極其方便的檔案,從前必須有CD才能聽歌,有了mp3便可以在電腦中聆聽音樂,檔案輕巧又能放在隨身mp3、手機裡,迅速就在網路上廣為流傳,原本還使用drm(digital right music),能對檔案作加密,想要保護音樂資料,但因為使用上太不人性化,即使公司同仁、音樂人都很反彈,最後還是被總經裡駁回,轉而去面對mp3的潮流。

      而楊宜桂一直在風潮數位化的路上扮演重要角色,她帶領團隊製作數十款和音樂有關的APP,有音樂時鐘、也有能與小朋友互動的遊戲,最重要的成果莫過於「台灣音樂地圖」的製作,這個資料庫的建立,能夠延伸出很多周邊,例如:個人化CD、音樂明信片等等。與異業合作的成功案例更是多不勝數,我在此舉數個我印象深刻的案例:

1.音樂管家:與民宿合作,把音樂放在電視之中,讓房客、遊客能夠藉音樂舒壓,讓民宿的氣氛變得更和諧,但是這項成效並不高,因為一般飯店並不覺得效益有達到。

2.智慧型音樂健康管理系統:根據測驗,可以選擇能夠調劑個人身心的音樂。

3.音樂處方箋:和上述類似。

4.貢寮的隧道音樂會:在平凡無奇的隧道中偷偷播放優美的音樂,而且音樂是和當地自然人文相關的,讓騎單車的遊客不再覺得無聊。

5.觀光巴士結合聲音地圖:與黃金福隆線結合,將風潮CD分區,不同區就會有相對應的音樂介紹,讓專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音樂。

6.黃金博物館

7.猴硐貓咪音樂:改變巴士的下車鈴聲為蟲鳴鳥叫,還介紹此種動物的資訊,觀光與教育結合,讓小朋友開心、大人也找回童心。

8.北投竹子湖:公車鈴聲「台北樹蛙下車囉!」


   未來還會繼續朝向異業結合以及資料庫推廣為方向,繼續向前行!

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

風潮經驗分享-【行政總監篇】

    今天與我們分享風潮點滴的是行政總監-吳懿雯,大家都叫她「懿雯姊」,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是一隻可愛的天竺鼠,因為她本人不高,臉頰又鼓鼓的,忍不住做了這樣的聯想,別看她身軀嬌小,她可說是風潮元老級重要人物,風潮可是少不了她的強大行政能力呢。

    「載體變,音樂不變」界在出版業和唱片公司之間的風潮音樂公司,主要都是仰賴實體CD來營利,如今CD市場逐漸沒落,取而代之的是行動載具以及電腦,面臨此風,風潮必須轉型。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及載體改變了,但是音樂的本質並不會因此而有所變化,人們熱愛音樂的心仍然一樣,「載體改變,人也要變」而風潮的核心信念便是「傳遞音樂的感動與美好」,秉持著這份信念,面對市場的改變,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,反而積極適應市場,開拓數位行銷這塊餅。

    風潮的營運模式是屬於「一條龍」,他們從創作、製作、出版、發行、宣傳、行銷等等幾乎都是一手包辦,很少會假他人之手,因此品質也非常傑出,長年下來已經有很優良的品牌形象,這是風潮一大利器,每次的書展、博覽會也都不難看到風潮音樂的攤位,除了刊物、電話銷售外,也發展了異業行銷,和不同的企業合作,開展商機,讓更多人能夠聽到風潮音樂,其中還有與汽車公司合作音樂伴手禮、及與中秋禮盒相結合而成的音樂中秋禮盒,我都覺得非常有趣。跨業創新還能有雙品牌的新形象,木石二、敲敲木、Meta這幾個都是很傑出的公司,合作相當愉快。

    想要永續,就必須創新,十鼓幸福音樂屋就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案例,位在台南的美麗小屋,創造了新的觀光景點,也將音樂的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,音樂明信片、手搖音樂盒更賦予音樂不同面貌,讓人耳目一新。

    風潮音樂公司,除了有品牌形象、內容獨特以外,更擁有專業的團隊成員,來完成公司的每一個環節,每一位成員都盡心竭力的替公司著想,真是很難在現今社會中找到如此團結的公司呀!



天啊我在寫作文嗎